麻花星空mv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 | | | 校长信箱 |
重要新闻
重要新闻

我校于向东教授近期应邀参加多场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赵芳芳&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初审:杨刚要&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终审:王军胜&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发布时间:2022-12-20

近期,我校副校长于向东教授应邀出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为主题的多场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并作会议发言交流。

2022年12月10日,以“人类共同价值、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为主题的中越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山东理工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杨赟致辞。该研讨会由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举办。来自越南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山东理工大学师生100余人参加会议。

越南中央理论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范文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汪亭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玉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向东,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越南《哲学杂志》总编辑阮才东,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执行主编蒋锐,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臧豪杰,山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孙民围绕“越南价值观及其对全人类价值理论的吸收”“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等主题进行发言和研讨。

 

于向东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的若干认识”大会发言。他分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丰富来源与外交实践基础,提出可以从构建过程的渐进性、构建内容的丰富性、构建范围的层次性和合作方式选择的制度性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丰富内涵、现状与前景。

闭幕会上,于向东做总结发言。他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宏大工程,事关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和世界各国根本利益,必须以人类共同价值的认知与建构为基础,必须以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为根本。中越两国的学者深入思考,贡献各自的真知灼见,体现出宏观与具体、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实、眼下与将来的有机结合。期待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2月3日,第四届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重要论述论坛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讨会召开。新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葛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侯惠勤作题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问题聚焦》主旨报告。

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文化安全与建设专业委员会、新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来自全国6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闻文化单位的代表和师生600多人参与论坛。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我校副校长于向东教授应邀参与论坛研讨,与博士生聂娜合作提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现状与对策》会议论文,在主题论坛第叁场作会议发言。他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成效与问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特征的再认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对策建议叁个方面作出分析,同与会学者进行了交流。

11月19日至20日, 第八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在昆明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举行,论坛主题为“深化务实合作 共谋创新发展——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来自中国和亚洲、非洲23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位政要、专家学者就共同助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等方面达成诸多共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洲、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艳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会议设三个平行论坛进行研讨交流。

于向东应邀参会,在20日“携手共建中国-南亚东南亚命运共同体”平行论坛上,以“如何认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现状与前景”为题线上发言。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具有丰富内涵,其现状与前景可以从“自然状态”“应然可能”“实然成效”叁个视角去考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是双方共同的需要和追求,已取得显着效果,前景可期。

11月4日至6日,第十叁届西南论坛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在昆明举办。本届论坛由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文化纵横》杂志社等单位承办。

于向东应邀参加论坛6日举行的“东南亚研究与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与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一起进行了交流。他发言认为,区域国别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为一些具体的国别研究建构为“学”,如“越南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更大的可能性。区域国别学应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对象国政治与外交研究,加强对象国与中国双边关系研究。他以近期中越关系新发展为例,作了深入解读。

11月6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主办的“党的‘二十大’后的中越关系展望”研讨会在线上举办。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会议。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胡志钢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

于向东应邀以“中越关系的新发展”为题作首场主旨报告。他认为,近期中越关系新发展可以从双边互动性、政治原则性、合作全面性、发展阶段性四个方面去认识。中越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发展进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党际交流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在两党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会不断深化。在地区与世界局势复杂演变背景下,中越关系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多丰硕成果,也会面临一些新的考验。